????“企業入駐高新區,不用考慮電力、供熱、排水等繁瑣的配套,因為我們已經給接到家門口了。”昨天高新區一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,經過3年建設,我市第三代生態科技新城——高新區已經初具規模,除了美麗的地上景觀、水系,高新區的地下綜合管網等基礎設施更是獨具特色。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地下綜合管溝就像一條通暢的地下走廊,避免了市政道路反復開挖和重復投資。 ????馬路上不見古力蓋 ????昨天上午, ????蒲洪強介紹,建設綜合管溝的要比直埋式多大約40%的一次性投入資金,但是總體看要節省50%的資金。 ????綜合管溝里能跑車 ????“年內我們就能完成49公里這樣的地下綜合管溝,總規劃是77公里,這將是國內目前最長的地下綜合管溝。”蒲洪強介紹,管溝整體呈組團網狀布局,在地下互聯貫通,就像一個地下小型走廊,里面還可行駛小型機械作業車,工作人員進出作業十分便捷。此外,管溝內設有監控系統,線路出現故障后,相關人員可以迅速進入溝內故障點查看維修。 ????記者隨后跟隨施工人員進入其中一處地下綜合管溝探訪,記者看到地下管溝的出入口就藏在路邊的綠化帶里。管溝的高度和普通樓房的層高差不多,人在里面沒有壓抑感,管溝內部兩側分別是整齊的電力、通信、熱力、給水、中水和工業預留等管道。 ????新管網仍可入駐管溝 ????“我們在建設管溝前充分考慮了未來的發展,也預留了很多可發展的空間。”蒲洪強告訴記者,除了燃氣管道單列外,將來如果有其他新的市政管線架設,或者有企業特需的管網架設,都能從綜合管溝里走。 ????據介紹,到2015年,新城區63.4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全部達到 “九通一平”,樞紐型、網絡化基礎設施配套全部完成,商貿、學校、醫院、賓館等生活設施配套到位,第三代新城規模將顯現,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完成建筑面積300萬平米以上,常住人口10萬人以上。(記者 孫啟孟 攝影報道) |